1纽约被遣返移民达去年总和3倍!驱逐程序大幅缩至24天 中国移民激增
2国务院暂停绿卡发放 这类人受影响
3民主党新提案:无证移民若满足这些条件,或可申请绿卡
4ICE突袭纽约州逮捕数十人 州长发声明强烈谴责!
5独享强力球$13亿?数学家:千万别用生日选号!这些策略将中奖几率“最大化”
6纽约电费暴涨 你可以做些什么
7如果赢了$17亿强力球头奖 将扣除多少税款?
8移民局扩权:可携枪、可逮捕、可快速遣返!绿卡与签证审查或更严苛
9欲与社会主义者对决 川普呼吁两纽约市长候选人退出
10光天化日!布鲁克林双胞胎当街遭枪击 1死1伤!
美国福利,美国保险,人寿保险,健康保险,纽约生活,政府补助,求问在美国必买的保险,福利政策,白卡,白卡福利,医疗补助卡,留学生医疗保险,安心医保,国际医疗保险,政府房,投资理财,教育基金,救灾,廉租房,疑难杂症医疗保险,非居民人寿保险,旅游医疗保险,孕中险,生育保险,商业保险,纽约医保,特价优惠团体医疗保险,迪安,买车,新移民豪华房屋住宅险
|
如果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 那里有免费午餐
发布于: 2014/07/28 1:22 pm 更新于: 2014/07/28, 1:22 pm
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话并不准确。纽约一直就有免费午餐。即使遭遇“9·11”那样的灾难或2008年发源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纽约的许多免费午餐派送也未曾间断。
今年6月25日,来自中国的陈光标先生,在纽约的中央公园邀请了250名穷人前来享受中国富豪提供的免费午餐,美东《侨报周末》7月7日在总结报道中引用陈光标的话说:“我的慈善午宴,就是要激励华尔街以及美国其他富豪们,向我学习。”
陈光标的“慈善”做得高调,但对于了解纽约慈善,以及多年来在纽约一直支持真正免费午餐的人来说,听起来简直就像一个笑话。
纽约的免费午餐,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一直都在进行着。其中部分来自政府,更多的来自机构或者个人的慈善捐赠。 1972年,苹果电脑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就读里德大学一年之后退学,但乔布斯仍然留在学校蹭课。据《乔布斯传》记录,当时他生活贫困,除了收集汽水瓶换钱,还在每个星期天走很远的路去波特兰西边一家名叫哈雷·克里希纳的庙宇参加活动,同时也是为了饱吃一顿免费晚餐。
笔者在纽约生活10年,体味和见证了纽约的各种免费午餐。
a 政府免费学生午餐,不看证件,不问理由
许多人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这样的说法太空泛,但美国政府对儿童和少年的关怀的确非常周到。除了为低收入的家庭提供牛奶票丶粮食券之外,纽约州教育局提供给公立学校8年级以下中小学生的午餐,长期以来一直是根据家庭收入,为学生提供免费丶低价或者全价的午餐(四口之家年收入3万美元以下者,学生享受免费午餐;年收入3万至4.5万美元者,每份午餐收0.25美元;收入超过4.5万美元者,收全额费用。我在网络上查询不到一份午餐的全额费用是多少,询问同事,据说每份3美元以下)。
2014年纽约市政府正在考虑为全市公立学校的110万中小学生全面提供免费午餐,而不再按照家庭收入划分等级。这个计划目前已提出,正等待程序的审核通过。这些政府拨款的免费午餐,经费来源是学校所在地每个家庭每月交纳的地税。
目前正是暑假期间,纽约市中小学校的免费午餐照常供应,只要学生回到学校,就可以享受学校提供的免费午餐。不回学校吃饭的中小学生怎么办?整个纽约市,政府设立了超过1000个免费午餐发放点,每天中午在图书馆门口丶大型停车场或者人流量大的一些指定地点,专职工作人员为所有18岁以下的市民发放免费午餐。不管身份,不看证件,不问理由。
纽约华人聚居地法拉盛,在最热闹的缅街图书馆门口,一辆送餐车停靠在路边,两名工作人员双手不停地为路过的行人发放午餐,一些中小学生模样的少年,很随意地排队领取午餐,一些推着儿童车的年轻妈妈,也加入到队伍中来。工作人员还在不断招手,邀请年龄看起来18岁或以下的青少年过来领取午餐。
这些午餐至少包括一份汉堡包丶一包牛奶。我问几个刚刚领到午餐的中学生,这个分量够不够?他们说够了。
所有的免费午餐全部由营养师配制,每天的菜谱都不相同。所有菜谱都在政府的网站上公布,让学生和家长心中有数。比如说,现在是7月份第三个星期,周一是比萨加青菜沙律,周二是烤鸡肉三明治加薯条,周三是辣味烤鸡肉加黑豆玉米沙律,周四是加大奶酪汉堡包加烤薯条,周五是冻鸡肉三明治加香脆胡萝卜条。每份午餐都配有牛奶丶饮料。
纽约市今年夏季免费午餐的供应时间从6月27日至8月29日,在全市五大区全面展开,市政府午餐计划还在地铁车厢丶网络等地方刊登广告,通知市民享受这份福利。6月底夏日免费午餐新闻发布会上,新任纽约市长白思豪带着10名NBA球员宣布夏日免费午餐开始。市长指出:“希望孩子们吃得好,拥有强健的体魄,才有可能成为NBA篮球队运动员。”
b 车轮上的免费餐,为耆老送餐上门 “车轮上的免费餐”,是来自英国伯利兹的一种免费餐慈善传统,二战期间的1943年开始,为当地有需要帮助的老人送免费餐,起初他们用旧的婴儿车作为运输工具,所以被称为“车轮上的免费餐”。
1954年,美国的项目开始运作。到目前为止,全美国拥有5000多个免费餐机构,为耆老派送免费餐。
纽约市“车轮上的免费餐”,过去一年为18000名纽约耆老提供免费餐,参与活动的义工人数12000名。
这种项目是为老弱病残的民众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作为亲身参与者,我在过去的两年,曾经以送餐义工的身份参与过几次送餐上门服务。我选择的是曼哈顿上东区丶中城等大家心目中最富有的地区。
我的任务是在指定的教堂或老人中心领取数份免费餐,用专门的保温包装好,根据机构提供的地址和姓名,走路或乘坐公交将免费餐送到指定的市民手上。送餐的对象,有的居住在老旧住宅楼里,需要爬楼梯,也有的居住在豪华电梯新楼内。
这个工作,通常两名义工一组,送餐的数量从两份到四五份不等。
送餐之前,义工负责人给我们派工,会提供工作指引。第一次送餐的时候,负责派工的义工组长告诉我:你很可能是今天派餐的客人见到的唯一的人,所以请你尽可能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陪他们说说话。
送餐过程是一个很愉快的过程,大多数耆老态度都很友好,对我们的劳动表示感谢。但也有一次遇到一个客人,以坏脾气回报我们的义务送餐服务。
c 教堂里的免费午餐,规模超千人
我无法统计纽约究竟有多少个教堂正在向民众提供免费午餐,但通过“纽约关怀”义工机构,我曾经参与过3个教堂的免费午餐服务。
我参与的第一个教堂免费午餐项目,就在曼哈顿上城。哥伦比亚大学旁边的圣约翰大教堂,这座始建于1887年的歌特复兴式大教堂,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停滞,至今尚未完工。今年3月份开始,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教授的巨型装置项目《凤凰》,就在这座教堂展览。教堂的地下室,是一个室内的球场。我参与的免费午餐派发,就在这个教堂地下室大厅进行。
这天的午餐,内容颇为丰富,包括面包丶肉饼丶水果沙律和饮料。其中的水果沙律,就是我所在的一组义工现场制作的。
派餐时间开始,客人们纷纷排队领餐,然后到中间的座位上就餐。领餐者既有貌似流浪汉的各种肤色老人,也有脚踩滑板前来用餐的美国少年。
客人们吃完饭就会离开,我们这些义工还要负责清洁现场,收拾桌椅,将球场恢复原样,才算是完成这次义工的工作。
这一天,我们服务的客人大概超过200名,这还不算多的。
我参与的第二个教堂免费午餐义工项目在曼哈顿切尔西。切尔西以艺术画廊闻名,旁边还有鲁宾艺术博物馆等机构。
这是我参加过的免费午餐中规模最大的——服务对象超过1200人。这些有需要的市民,在午餐开始之前,提前到教堂门外排队,按照分派号码按顺序进入教堂,由义工带领落座。午餐的肉菜水果和面包饮料放在塑料托盘上,由义工送到每个客人面前,客人享用完午餐后自行离开,第二批义工接力搞清洁,将教堂恢复原样。
这个教堂的送餐和清洁工作我都参加过。
其中的清洁工作,是我参加过的30多次义工工作中最繁重的。由于有的客人没有将午餐吃完,有的甚至只吃了一半,剩下的食物就成了我们义工需要处理和运送出去的垃圾。1200多人的午餐残渣,分量之大超乎我的想象。幸好义工人数比较多,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
我参与的第三个教堂免费午餐活动,地址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现代艺术博物馆旁边的第55街。我发现,除了“纽约关怀”的义工之外,还有教堂本身的义工,其中还有两个家庭拖家带口都来了。我们一起准备好午餐,然后再由我们几名义工分头按照地址送到20条街范围内的对象家里。和我一组的美国青年布先生不愿意坐车,结果我们两人一起徒步横跨近20条街,才将午餐分别送到我们的客人手上。
d 老人中心的免费三餐,外加免费课程丶活动丶接送
2011年11月,由华南理工大学校友杨建元丶黄亚村创办的金鹰成人日间护理中心(老人中心),进驻纽约华人聚居的法拉盛,这是纽约华人社区第一批成人日间护理中心。以往这个行业基本上是犹太人垄断经营。而杨建元丶黄亚村夫妇拥有纽约州养老院行业中唯一一张华裔经营的养老院执照。他们位于哈德逊河谷的养老院,里面住着的基本上是美国人,没有华裔,这也是他们要将养老事业带回华人社区的主要原因。
三年多的时间过去,小小的法拉盛地区已经拥有大约20家类似的老人中心,这种为低收入或者身体条件不好的耆老提供福利的机构,是联邦政府在削减老人经费条件下的产物,其目的是节省耆老们家庭护理的费用。家庭护理是一个护理员服务一个耆老,成人日间护理中心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为耆老们提供免费三餐丶各种免费课程和活动。
我经常参观法拉盛地区的成人日间护理中心,最大规模的一家拥有350名会员,小规模的也有五六十名会员。免费三餐和免费活动是这些中心的最大特点,而且,基本上还提供免费接送服务。
多数中心的餐饮,由华人餐馆提供。也有一家中心,拥有自己聘请的营养师和厨师。伙食的好坏,也是耆老们评判中心好坏的指标之一。
通过纽约关怀义工机构,我也在曼哈顿参与了多家老人中心的午餐服务,这些午餐按照会员一人一票提供,也提供给少数非会员的有需要民众。
令我颇感意外的是,在我认为最富有的曼哈顿上东区,这种提供免费午餐福利的老人中心竟也不少。我经常去上东区70街和90街的两家老人中心当义工,在两处都见到了好几名华裔耆老,有的已经是来美数十载的老华人。尽管有些华人对美国人的伙食不是很习惯,但由于是社会福利,他们也乐于接受。
e “无底线”慈善午餐,吃完还可以“打包”
除了政府丶教堂之外,还有一些非政府非宗教的慈善机构,也对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免费午餐。
同样是通过“纽约关怀”,我参加了曼哈顿下东区一个名为“大学社区社会服务”的免费午餐活动。该机构成立于1982年,由两名大学教师发起,每个周六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免费早餐和免费午餐,三十多年从未间断。
这是我参与过的免费午餐项目中最没有附加条件的彻底慈善。
该项目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义工,提供工作人员自己也乐意享用的午餐,所以第一个程序就是我们义工自己享用这些即将派送的午餐。义工负责人强调,该项目自成立以来,从没间断过,就算是“9·11”发生的那个周末,这个项目的免费早餐和免费午餐也照样提供。
机构对义工的要求是:我们自己去餐馆用餐,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服务,就请您将这样的服务提供给我们的客人。
但该机构对客人却没有任何要求,凡是经过这个门口,希望吃一顿免费午餐的人,都可以前来享用。真正来者不拒。 每一个客人可以领取一份食物,但有的饭量大的客人,吃完之后再次排队,也可以领取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免费午餐。
客人用餐完毕,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再来排队,带一份回家享用。
这天的义工负责人说,我们积累了多年的经验,每次都预备了足够的食物,任由客人取用。
参加义工的时候,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前来用餐的客人。各种肤色都有,此地距离纽约华埠不远,客人中也包括华裔。从年龄方面来说,自然是耆老比较多。
客人多数是单独前来,也有拖家带口的。多数客人衣冠整齐,也有个别客人身上散发出一股浓烈气味,估计是街头流浪汉。但我们提供服务的时候,根据工作要求,对待客人必须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
f 免费午餐,体现政府福利和民间慈善精神
根据笔者的初步观察,美国的免费午餐(以及免费早餐丶晚餐)主要来源于政府机构及民间慈善机构丶宗教机构,免费午餐的受益者除了特定年龄的学生和耆老,还有其他有需要人群。
免费午餐的贡献者,除了捐款人,还有大批的义工无偿地积极参与,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爱心。“纽约关怀”可能是纽约最大的义工组织之一,目前拥有的义工数量将近6万。免费午餐之类的活动,是深受义工们欢迎的项目,这也是我本人最喜欢的工作类别,但常常是工作岗位供不应求。
在美国,参与慈善的理念深入人心。着名调查公司盖洛普网站2013年12月的报告显示,该年美国人参加过慈善捐款的人数比例为83%,参加义工的人数比例为65%。
尽管美国遭遇的经济危机尚未过去,但美国政府和民间的慈善行动,一直从未间断。这体现了对社会个体的关怀,和一种长存的慈善精神。
来源:金羊网
谁点了赞
|
点评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