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侨报》报道,由于经费已经用完,30日将是纽约华埠共同发展机构(Chinatown Partnership)清洁华埠的最后一天。该机构行政总监陈作舟表示,如果商改区(BID)无法通过,今后华埠即使又脏又臭也不会有人打扫。
陈作舟说,原本希望市议会在6月底对BID进行最后投票,但纽约市议会近日忙于财政预算问题,因此对BID的表决至少要推迟一个月。
华埠共同发展机构从下城发展公司(LMDC)获得的经费早在上个月已经用完,陈作舟说,如果没有BID,今后华埠怎么办?可能再过30年,50年,还是老样子。
反对者总共递交了350份反对书。陈作舟说,这必然会阻碍或推迟BID的通过。他感慨说,这是一个历史性事件,如果华埠BID再失败,今后50年都没有希望。
他指出,有些反对者可能对BID的收费细节有误解。有些人以为收费是按照地产税20%来计算,其实完全错误,收费标准与地产税无关,并且只相当于所有地产税的1.9%。
收费分两部分计算:第一部分是根据门前行人道的长度,每1英尺收费不超过15元;第二部分是根据楼房的政府估价(assessed value)来计算,每1万元收费不超过15元,政府估价通常低于市价。
陈作舟说,按照这样的计费,74%每年付1000元以下,35%每年付200元左右,整个唐人街只有35栋楼的业主每年要付5000元,而这些大房东很多都支持BID,因为他们懂得怎么投资。他指出递交反对书的人中有医生,而实际上商业康斗的医生诊所一年只需付200元。假设一栋商业康斗一年总共需付5000元,由100多户分担,每户只付200多元。他说,另一个对BID的误解是,以为每年收费要上涨。事实不是这样,如果要调整收费,需要再经过社区委员会和市议会投票表决。以法拉盛为例,过去6年,收费一直都没有改变。(林菁)